top of page

一霎的轮廓

2024年5月25日-2024年6月29日
艺术家:刘文琦、李昌鹏、谢灵柔、周心语

策展人:王浩洋

从前一个阴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

当我开始打盹,几乎入睡,突然传来一阵轻擂,

仿佛有人在轻轻叩击,轻轻叩击我的房门。

“有人来了,”我轻声嘟喃,“正在叩击我的房门——

唯此而已,别无他般。”

                                                                                                           ——埃德加·艾伦·坡 《乌鸦》

库比森画廊荣幸宣布与艺术家刘文琦、李昌鹏、谢灵柔及周心语共同呈现群展「一霎的轮廓」。人们有太多记忆深处的情景,而这些个人化的片段皆发生在一瞬间,回想起来似乎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残影,那么最后会留下些什么呢?在本次展览中,四位艺术家通过自己对某个记忆中的碎片图像进行处理,描绘出了属于他们自己记忆中那一霎的轮廓。本次展览时间为5月25日至6月29日。

如开篇节选自埃德加的诗歌,寥寥几句就将读者引入那个阴郁不能寐的夜晚。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让观者轻轻一瞥,就已然踏进了他们的视角。艺术家的语言不同于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或是口述纪录;他们总是能将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思考系统进行处理再创造在特定的媒介中。假若只关注到「观看」这个动作,或许这有些乏善可陈,但是作品的有趣之处在于如此简单的事物所延伸撰写出来的续集,却总能够带给人们惊喜。


视觉的这种交互性质比口头对话的更为根本。而对话,常常是一种以言语呈现此一交互关系的尝试:试图解释——无论以隐喻还是直白的方式——“你如何看事物的”,并试图发现“他如何看事物的”。
                                                                                                                                     ——观看之道


人们总是以「观看」艺术家的作品第一次与他们相识,或许会有一丝好奇,艺术家们是如何观察他们所看到的事物?在本次展览中,四位艺术家的创作出发点均来自于记忆中的某处图像, 是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也有可能是二次处理过后的产物。

社交媒体是Z时代的人们汲取信息的主流方式,艺术家李昌鹏将信息流中的图像碎片化,或是将其符号化,那些看似常见的“快乐”事物在经过单色处理后,似乎脱离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而产生了新的含义。刘文琦用带有硬度的陶瓷描绘出缥缈灵动的光影。作品中的一隅看似清晰却在艺术家的模糊焦距的处理下需要观者进行想象来完成全部的场景。艺术家想要强调的是对事物的一种感知而非“它”本身的样貌。人与物是艺术家周心语创作中的两条线索。在本次的展览中也会注意到心语似乎模糊掉了有机与无机之间的界限,有的画面是将其分开进行表达的,也有将二者并置在同一画面但好像处于不同时空下的新面貌。谢灵柔的作品包含了真实影像以及一些乱序的记忆。这些图像是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新意象,被艺术家进行重写与覆盖,在虚与实、具象与抽象中找到了一个特有的平衡,其作品表达的情感是柔美且富有生命力的。

 

现如今,艺术家们获取图像的方式有许多种,用眼睛观察到的现实情境,电子设备内的摄影作品等等,有时他们已然不是第一观看对象,在观看所拍摄的图像同时,根据当下的情景并结合自己的心境产生出了新的画面。虽然摄影图像的诞生打破了图像的独一无二性——人们可以在不同地方同时观看到同一张图像,但是艺术家们却有将他们二度创造的能力,并转化为自己特有的表达,他们打破了传统的认知界限,通过本次展览中的作品让大家重新思考「观看」之道。

bottom of page